bet36体育在线-【首页】@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

昆明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中国昆明   2009-05-07 16:36   字号: [        ]

——2009年1月13日在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张祖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现代新昆明建设呈现新气象的一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昆明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与全国全省一同起步、一道前行,风雨兼程、铿锵激昂地一直走到今天。勤劳质朴、智慧果敢的昆明各族人民,锐意开拓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昆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不断达到新水平,城乡面貌不断呈现新气象,对外开放不断收获新成果,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波澜壮阔、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2008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克服自然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团结奋斗,大干苦干,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新格局、新局面,各领域、众行业、多方面亮点频现。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25亿元和175亿元,分别增长25%和3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61︰474。两个历史性突破——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亿美元,增长1003%,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305亿元,增长762%;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0亿元,增长284%。三个强势推进——强势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由分散发展向园区集聚发展转变;强势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实施“543倍增计划”,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强势推进制度创新,出台242个有关制度创新性文件,软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更为可喜的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全市人民对昆明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信心。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全国改革开放先进集体”、“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2008)十强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省首批文明城市”等称号。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三化”化“三农”,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62%。粮食总产量达115万吨。收购烟叶183万担,上中等烟占916%。畜牧业产值达715亿元,增长7%。蔬菜总产量达190万吨,增长33%。鲜切花产量达386亿枝,增长66%。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13户。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7个。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得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级财政安排15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整村推进185个。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175公里、路基改造156公里,建成3个农村四级客运站。开工建设3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19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个,建成沼气池13万口,节柴改灶21万眼。完善扶持政策,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五华、官渡、安宁、呈贡、盘龙、西山等6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东川区、晋宁县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扶贫开发效果明显,解决了2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8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温饱水平。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417个自然村,开展产业扶贫项目9个,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输出41万人。实行农民直补“一折通”。移民安置工作有序进行。

  过去的一年,我们大打工业突破攻坚战,工业经济迅速提升。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00亿元,增长13%。支持帮助并实施125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其中云天化合成氨装置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云南铜业电解铜技改等46个项目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950家。非公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增长134%。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农业部和国台办审批了国家级“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8个市级工业集聚区提档升格。各类工业园区收储土地32万亩,平整土地284平方公里,完成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5亿元。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权限和管理事项全部下放开发区和园区。中缅油气管道及炼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昆明出口加工区封关验收,云内动力产业基地完成投资61亿元,深圳工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亿元,云南电力装备产业基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全面启动,信息产业基地和昆明机床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9%;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省级认定,2个获得国家级平台建设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5453亿元,增长9%。

  过去的一年,我们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00亿元,增长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8%。启动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完成《昆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一批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200个农家店通过省级验收。昆明信息港开港投运,昆明荣获2008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称号。成功举办“昆交会”、“农博会”。金融、物流、会计、咨询、律师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二次创业”稳步推进,接待游客2763万人次,其中境外旅游者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87亿元,增长12%。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对鲜肉、食用油、奶制品和粮食的市场监测,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成品油市场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扩大招商引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抓住我市被列入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超额完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年度目标。实行新一轮市对县(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事权和财权。大力强化金融工作,制定了《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深化与各驻昆金融机构的合作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融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市级投融资公司共融资140亿元,其中城投公司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西仪股份、绿大地等企业成功上市;推动14个县(市)区、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投融资平台。加大社会事业改革力度,新建民办幼儿园93所、民办中小学校6所,528所公办学校实行校长公开选聘和教职工全员聘用;新批民营医院项目12个,民营医院资产增长1138%,昆明市民营医院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活力不断增强。创新方式,分级负责,明确奖惩,强势推进招商引资。成立36个招商分局,开展驻点招商,在国内58个城市开展专题招商和推介签约活动。世界500强中的德国巴斯夫、国内500强中的娃哈哈等企业落户昆明。被评为“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和“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对外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展,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70亿美元,增长5%,其中出口34亿美元,增长5%。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0个、协议投资额4053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3项、合同金额3616万美元,替代发展项目14项、合同投资额127亿美元。与缅甸仰光市、芬兰于韦斯屈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印度加尔各答市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过去的一年,我们大力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和《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上报审查,《昆明主城55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审议,完成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城市交通整治建设规划、主城紫线划定、城镇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和20个重点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二环快速系统改造工程全面开工,三环闭合工程启动。完成铂金大道、金色大道、小西门节点、福海立交桥南侧和滇池路跨线桥的建设与改造。推进西坝路、海埂路改扩建,西二环上层建成通车,国道东连接线支线完成主体工程。环湖公路、彩云路(昆洛路)入城段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快速交通试验段和“四环十七射”路网工程启动。经过4年的努力,198条三期交通微循环道路改造建设全部完成。主城四区、呈贡新区、安宁、晋宁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基本完成。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呈贡新区核心区一期路网大部分交付使用,二期路网全面开工。高校搬迁实现2万多师生入住。昆明新机场主体工程征地工作全面完成,专用高速路(南段)项目开工建设。启动8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累计拆除建筑物102万平方米,14个村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主城新增绿地1431公顷,种植乔木150万株,拆临拆违372万平方米、拆后建绿62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6%、绿化覆盖率达396%,人均公共绿地达92平方米。全市造林15万亩。围绕“四创两争”,加强城市管理。“创卫”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创园”工作进入复核审查阶段,“创模”31项指标达标26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全面启动。依法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查处非法客运车辆。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平台。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并开展综合执法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环保“七优先”,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环保责任审计制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及区域限批制度,资源环境工作得到加强。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获国家正式批复,65个治理项目完成8项、在建43项。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完成主体工程,第一、二、四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第五、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第七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完成主城5个片区雨污管道铺设686公里。环湖东岸截污干渠工程启动。建成湖滨生态湿地8600亩、湖滨林带6900亩。落实“河长责任制”,坚持每月巡河两次。实施入湖河道整治“158工程”,落实两岸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中水回用、拆临、拆违、拆迁、河床清障、沿岸禁养等措施。“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全面展开,盘龙江、新宝象河、大观河、金汁河、新运粮河等河道整治成效明显。重视和做好阳宗海“三禁”及水体污染整治工作。牛栏江和清水海引水工程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均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减排项目72个,分别淘汰水泥、炼铁、黄磷、电力落后产能117万吨、72万吨、12万吨和20万千瓦;审核验收清洁生产企业198户,查处13个环境违法建设项目。项目环境评价执行率达100%。严格国土资源管理,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收储盘活存量土地22万亩。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关停禁采区范围矿山企业441家。新增再生水利用设施42座。封闭162口地下水取水井。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竣工20所、开工79所。昆十中求实分校建成招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步伐加快。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35%和54%。开工建设市儿童医院南市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市中医院搬迁项目。新建和改(扩)建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成138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配置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文化站和437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市博物馆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昆明市支中心”建成运行。昆明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先进集体。4个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完成400个自然村、10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和9个无线发射台(站)恢复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奥运火炬昆明站传递圆满成功。民生问题得到较好改善。实施“两后双百”和“三就三百”工程,新增就业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129万人。农民工维权中心被国务院授予“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14%,新农合参合率达979%。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平均增长2%以上。建设廉租房2165套,竣工1295套。经济适用房完成上年度84万平方米中的35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80万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82元,实际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10元,实际增长81%。平安昆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两抢”警情同比下降727%,社会治安呈现出近年来最好水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市长接待日、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大下访活动,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积极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第一时间向灾区提供药品等救灾物资、派出救援应急队伍参与救灾救治工作,接收安置近500名灾区学生在昆学习。工青妇、老龄、残疾人及档案事业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外事和港澳台侨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消防工作富有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围绕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大幅提高。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各种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市政府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发展环境日趋优化。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决议23件,制定并公布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9件,清理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72件,废止其中12件。围绕建设“三最四低”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推行“阳光政务”,再造审批流程,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审批时限压缩五分之四,行政审批项目从506项精简到9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172项减至95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会城市。建立“三最三严”制度,倡导“五办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工作成果倒逼”,实行重点事项限期“零申报”。市政府各部门和窗口单位“一把手”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公布领导干部电话,开通领导干部公务电话查询业务,群众反映的意见和投诉100%得到受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察,实施最严厉的问责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一个目标一串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昆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昆单位、各兄弟州市和驻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昆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振奋鼓舞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实力弱,外向度和民营率不高,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慢,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低,产业支撑力和区域竞争力较弱;招商引资规模还较小,大项目偏少,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不多;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市政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品位不高,城市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占道经营、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事关民生民安的城中村改造重建任务艰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不发达,道路内拥外堵现象严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很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保障需加快跟进;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大,特别是城市雨污合流问题仍然突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软环境建设和制度创新需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干部素质不高、执行力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少数干部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存在畏难情绪,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更加科学务实的目标引领跨越式发展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拼搏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进一步扩大,造成的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经济工作面临较大矛盾与困难。但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等重大政策措施,对于我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我们有良好的体制基础和物质基础,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动力、活力,有广大干部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不利因素,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有利条件和机遇,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将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结合起来、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保民生、增动力、抓生态”的要求,着力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增加出口,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民生改善,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

  三、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根本、最紧要的任务是促进经济进位争先、提速增量。我们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力做好项目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长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活动,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快出手、出重拳,迅速掀起新一轮大干快上的高潮。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坚持外引内培,多策并举,确保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0个,力争1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以实施“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为主线,突出两级城市建设、三级开发区和覆盖全市的交通、环保、能源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实施重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19项。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前期工作投入,提高项目筛选、储备、包装和推介水平。切实加大项目跟踪和协调推进力度,确保重点项目达产达效。要强化建设工程管理和监督,全面落实“八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把各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高效工程、廉政工程。

  高速度实施交通建设。着力打造过境交通体系,重点建设绕城高速内环,推进“四环十七射”高速绕城系统和城市出口建设。继续推进昆明南连接线建设,建成二环、三环两条城市骨干环路,启动18条二环、三环支撑性道路建设,实施32条片区重要干道建设。打通断头路,改善微循环,增加路网密度。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全面推进一期工程建设,加快世纪城站到五腊村站实验段建设。配合推进安晋高速、昆武、昆嵩和西北绕城一期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禄大公路。加快东川区格勒金沙江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城乡公交,加快建设东部、南部、西北部、北部4个客运站,新建主城区前新路、老海埂路、西坝路等公交专用道和呈贡新区首条公交专用道,完成人民路首条公交快速系统建设,建成呈贡雨花、吴家营公交停车场,建设南市区、海源寺等公交停车保养场。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至34%以上。配合国家和省做好昆广铁路复线、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及东南环线、云桂铁路建设工作,抓紧做好滇中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前期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20%以上。全市财政安排40亿元,重点用于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滇池治理与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前期、社会发展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带动社会投资。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用BT、BOT、BO、TOT等融资方式,加快能源交通、新区开发、滇池治理、市政设施等项目建设。发挥投融资公司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最大限度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加强银企、银建、银农、银文、银社合作,以大项目、好项目吸引金融资金,确保实现新增信贷规模150亿元,力争200亿元以上。

  (二)坚持城乡联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把昆明建设成为辐射全省、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观光展示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的目标,加快构建昆明都市型现代农业框架。优化农业布局,实施滇池流域种植养殖业“东移北扩”战略,着力构建滇池流域生态农业产业区、东部高效农业产业区、北部特色农业产业区。实施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和高稳产田建设。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粮食产量保持110万吨,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推进蔬菜、花卉、烤烟等标准化、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在石林、嵩明等地建设标准化花卉产业园,承接滇池流域花卉产业转移。扩大优质果木改良,完成1万亩标准化水果种植示范。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确保国家级龙头企业突破10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30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80户,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使60%以上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推进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林产品加工区等农业园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着力完善8个农业部农产品定点市场。加强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办好第五届昆明国际农博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农”资金整合力度,科学合理利用好各项经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成路面硬化573公里和路基改造914公里。启动13个乡镇客运站建设。继续实施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完成35千伏输变电站3座,建设10千伏线路435公里。实施禄劝县城输水管网及自来水厂建设。开工建设20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6件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解决好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1万口,节柴改灶1万眼。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实施“543倍增计划”。加快实施县城和小城镇开发五年提升工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五大经济”,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一板块重点发展都市经济,二板块突出发展城郊型县域经济,三板块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型县域经济,使各县(市)区形成主导产业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城乡和谐的发展新格局。以滇池流域各县(市)区为先行先试区,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一体化。围绕“九有”目标,多层次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三)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奋力攀登工业经济新台阶

  聚焦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两年突破工程,做好园区土地收储、拆迁和移民安置等工作,全面完成工业园区核心区土地收储任务和基础设施“五通一平”工程,切实扭转土地、基础设施制约项目落地的被动局面。确保年内园区熟地区域超过建成区的30%—40%,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工程,快速推进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省级工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讯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昆明机床产业基地、云南电力装备产业基地、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等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工业集聚区、温州工业集聚区、台州工业集聚区等东部产业承接集聚区建设。

  突出抓好工业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布点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资产重组整合一批、技术改造做大一批,不断扩张工业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970家,力争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支持配合红云红河集团昆烟易地技改、云内新型发动机、云铜深加工、云铝板带、石林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试验示范及云白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进中缅油气管道及炼油、云南盐化、云南丰瑞油脂、东川及禄劝干法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支持武钢集团昆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争取乌东德、白鹤滩电站等重大项目的早日开工。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创新、企业信息化、新技术推广五大工程。围绕结构调整,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投资引导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启动实施科技创新“4531工程”,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创新、新材料、新能源4个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1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鼓励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支持企业通过上下游对接、同业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扩大规模,壮大实力。进一步搞好对中央和省属企业的服务,支持其做大做强。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科技环保型、质量效益型、优势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开展工业优秀企业20强、成长型企业20佳评选活动。认真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非公企业给予同等待遇,建立完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用体系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协调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年内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四)突出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利用区位、交通、气候等优势,通过规划引导、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开放带动、政策扶持,做好内引外联文章,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购销中心、结算中心、事务所、商务代表处等,推进总部经济高起点、快速度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东风广场片区、南屏街片区、翠湖片区和呈贡新区核心区为重点,科学确定功能定位,整合盘活存量楼宇资源,培育专业特色楼宇,着力提高楼宇入住率,促进驻楼企业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双落地”。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高起点搞好商业网络规划,加快形成主城国际化商业中心区,推进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呈贡新区商业步行街、大型超市等项目建设。提升县区中心商圈、乡镇商业网点的市场载体功能。建立完善农商对接机制,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好城郊大型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完善农家店配送中心,采取连锁经营等方式发掘和开拓农村市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农贸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农家店。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中心建设。加快呈贡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区等重要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促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流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会计、审计、律师、评估、代理、咨询、策划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无线数字城市建设。争取昆明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努力提升旅游会展业。创新旅游产品,全面推进阳宗海旅游小镇、石林幻多奇、环滇池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对轿子雪山及沿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招商,力争建成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办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和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改革会展举办与管理模式,促进会展市场化与产业化。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保险、教育、医疗、信息等公共服务业,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激发农民消费热情,拓展农村消费。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技术培训等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城镇消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商品性住房市场秩序,扩大住房消费。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消费。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加强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测和预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加快推进重点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服务站和劳动力外输内转服务公司。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进一步抓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政策准入,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切实落实国企改革政策,确保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加快市属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对县(市)区和三个开发(度假)区财力分配及补助政策。加强收入征管,完善财税收入考核激励机制。创新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监管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努力增收节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办学体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支持集团化、规模化办学,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和人事选聘制。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公推公选、公推直选范围,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营医院,支持各类资本参与公立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造、重组。

  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将bet36体育在线-【首页】@:的注意力集中到引进重大项目上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拓宽引资领域,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城中村改造、滇池治理、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强化产业招商,更加注重引进基地型、龙头型企业,着力在关联度大、投资密度高的产业上实现突破。丰富招商方式,在强化政府招商的同时,加强中介代理招商、专业化招商、以商招商和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招商。强化跟踪落实,建立招商引资“双沟通”体制,加强招商分局与项目落户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目标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做好已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促进大项目集中开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建设出口创汇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确保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5亿美元以上。积极参与昆明至河内、曼谷、仰光、加尔各答四条经济走廊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在昆明设立中印、中越经济合作的试验区和先行区,争创引领“10+1”区域合作示范城市。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总部,支持企业到境外发展橡胶、小油桐、粮食、茶叶等替代种植产业。实现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人数分别增长15%以上。加快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泛北部湾经济圈以及西南五省区市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建设,建设1小时环昆经济圈。加强对外友好交往,缔结国际友好城市3个以上。

  四、进一步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城市载体和环境条件的保障和支撑。我们要围绕打造“品质春城”,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科学超前、优质高效、生态良好的城市建设与环境助推跨越式发展。

  (一)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长远规划、逐步建设,综合规划、有序建设,精心规划、科学建设”的要求,做好交通、排水、公共事业、生态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景观等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使每块土地都列入规划,每个项目都按规划实施。重视城市设计,以中心城区、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和重点地段、大型建筑为重点,搞好城市空间形态、天际线和建筑物外观色调设计。严格规划管理,强化市规委审议决策职能,建立完善统一、集中、高效的规划管理体制;加强规划批后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规审批和违法建设行为。

  (二)高质量构筑城市载体,打造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着力推进新区建设。呈贡新区要打造现代化城市示范区,全面加快行政、商务、教育等功能建设。建成呈贡新区二期路网、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和主干道雨污水管网工程。启动三期路网建设。帮助加快云南大学等5所大学新开工项目建设。完成昆三中、中华小学主体工程、省妇幼保健院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促进云南白药、统一食品、中国铝业铜深加工、香港晨兴生物医学、春城财富中心及商务中心区等一批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做好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前期工作,完成老320国道改线工程。全面完成新机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加快新机场专用高速路和外围配套市政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昆明航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加快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工程建设,完成库区移民安置,开工配套供水管网建设。三个开发(度假)区要加快马金铺片区、洛羊片区、大渔片区的开发建设。

  完善提升主城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集中力量打造现代都市核心区、功能区和特色街区,提升城市环境,凸显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今年再启动40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批原“城中村”居民入住回迁安置房。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置两年突破工程,完成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建成东郊垃圾焚烧发电厂并投入使用,启动主城区垃圾应急处理场建设。完成虹山煤气储配站搬迁工程并投入运行。

  (三)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落实“精心、精细、精品”要求,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由主城向县(市)区、乡镇和村社拓展,促进城市管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整治占道经营,引摊入市。坚决打击非法客运车辆经营行为,维护城乡营运秩序。强化交通管理,努力缓解交通拥堵。实行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促进执法权与管理权、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统一。加快构建数字化城管体系。

  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把“四创两争”作为做优环境、做美形象的主抓手,广泛发动、全面推动。以道路、广场、小区为重点,进一步做好绿化“视觉补差”、“缺塘补栽”,建设一批城市绿地和公园,实现“创园”目标。全面推进“创卫”工作,以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切实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保证环境清洁、优美、安全、舒适,争取实现“创卫”目标。扎实推进“创模”工作,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污染防治,基本达到“创模”指标要求。

  (四)高标准抓好生态建设,构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人居环境

  加快滇池治理步伐。全力推进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加快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第一、二、四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及第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推进第五、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第七污水处理厂新建。加快东岸、启动南岸环湖干渠截污工程,完成东川、呈贡、晋宁、宜良、禄劝等5个县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富民、嵩明、寻甸3个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捞鱼河、洛龙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35条入滇河道综合整治。完成盘龙江、新宝象河、西坝河、玉带河—篆塘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金汁河截污工程。加快洛龙河、海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滇池草海底泥疏浚二期工程及综合生态修复工程、西园隧道防腐加固工程、沙河水毁修复加固工程、滇池流域水污染物总量监控与管理支持系统、入湖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抓好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全力推进“一湖两江”流域“四全”工作。做好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加快滇池流域禁养区畜禽养殖外迁工作。积极开展“四退三还”工作,恢复建设湖滨湿地和生态林带5万亩。主动配合省实施牛栏江引水工程。
  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以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对耗能大户和重点企业节能监管,抓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抓好企业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鼓励和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节能。加强执法监督,健全公、检、法与环保部门联动的执法新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地下水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配合省搞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发展项目。

  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村镇(村庄)林果化、农田林网化的要求,主城、呈贡新区新建绿地915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发展经济林20万亩以上,完成45万亩城乡植树造林任务。加强水土保持,禁止在重点区域和滇池面山开山、采石、挖砂、取土、毁绿。以面山、生态林网、入城交通干线、公路沿线为重点,对破损山体进行整治修复。深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推进滇池流域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县创建工作。抓好农村“六清六建”,逐步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新建续建禄劝、寻甸、富民、宜良等6个垃圾处理场。全面启动云龙水库、松华坝、清水海水源区治理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搞好阳宗海水污染治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对土地、矿山、森林、水等资源保护管理。

  五、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我们要着眼于社会和谐文明,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民生优先、富民为要,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使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普惠于全市人民。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引领战略,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组织实施16个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10个重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和引进项目,在20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支持25家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创新平台,专利申请和授权有新的增长。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和“绿色光亮工程”。加快公共服务、成果交易、融资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力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工作通过验收,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一保三放开”,增加教育资源总量。依法增加教育的财政性支出,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建立贫困学生资助长效机制。启动166所、完成106所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昆八中新校区建设。推进安宁、嵩明职教基地建设。支持市级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鼓励昆明学院自主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支持公办学校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抓好中小学“名校长基地”建设,分批培训中小学校长。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公开招聘特岗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扩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

  (二)促进特色文化繁荣发展,彰显城市发展活力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大力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诚信度”和“文明指数”。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搞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规划建设。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档案工作,支持残疾人、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发展。搞好外事和港澳台侨工作。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推进市工人文化宫迁建、“市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和完善30个乡镇(街道办)文化站、建成420个基层文化活动(站)室。完成昆明剧院、春城剧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增资扩股工作。打造艺术精品,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建设,实施110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13万农村人口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力发展博物馆业。加快文化创意园区建设,促进动漫、影视、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昆明市体育学校暨昆明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完成45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办好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积极构筑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市儿童医院南市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延安医院心血管病大楼、市中医院搬迁项目建设。启动市精神病医院搬迁、呈贡新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等项目。加快30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新增2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营医疗机构,扩大医疗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比例。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住院补助封顶线由去年的15万元调至2万元,起付线下调5%。全市20家惠民医院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低保人员实行“三免三减”优惠服务。强化疾病防控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检验检测资源,加强食品、药品等监测工作。完善规范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建成14个县、乡计生服务(站)所。

  (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更加积极地促进就业。开发有效就业岗位8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实现转移输出12万人,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建立强化就业培训长效机制,以“两后双百”工程为依托,分类分层对城乡就业需求者进行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支持鼓励自主创业。

  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廉租房补助资金,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落实土地和相关优惠政策,续建完成上年度廉租房870套,新建2633套,抓好省下达的其他廉租房建设任务。继续抓好2008年开工的1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新增建设144万平方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行“先保后征,征后有保”。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力争达到95万人。切实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救助、救灾、移民安置和社会福利等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稳定提高8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水平,实施贫困地区自然村整村推进300个,输出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25万人以上。

  (五)深入推进“平安昆明”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多警联动、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治安防控科技化水平。深入开展“两抢一盗”犯罪的打防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指数”。落实禁毒措施,巩固和扩大无毒乡镇(街道)、无毒社区创建成果。做好防治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法治昆明建设,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突出抓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密防范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共筑社会和谐。

  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昆明跨越式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个行政效能高、服务本领强、工作作风硬、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着眼于建设高效政府,推动政府工作提速增效

  认真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增强效率意识,提升行政效能,着力治“拖”,凡事求“快”,做到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任务快落实。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搞好行政审批中心建设,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规定,健全市、县、乡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继续抓好软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三最四低”的投资服务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大部门制”改革要求,抓好政府机构改革。积极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下放市对县(市)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二)着眼于建设服务政府,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继续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把工作重点转到营造良好环境、服务市场主体上。把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作为昆明的新品牌、新名片来打造,为客商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以优质服务吸引项目落户、扶持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政府信息,要依法、全面、及时公开,保障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畅通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等公开渠道,办好市长热线。

  (三)着眼于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做好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立法工作。整合执法资源,推进县(市)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做好行政复议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政协的沟通和协商。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体系,推行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咨询、听证、公示、通报、信息查询等制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四)着眼于建设务实政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积极开展“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围绕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着力解决责任意识、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体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要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把一件件实事、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任务抓紧抓实,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办实事上,体现在抓落实、见成效上。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点事项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做到赏罚分明。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和重要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做到失责必问、有错必纠。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拖沓、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必须严肃问责。

  (五)着眼于建设廉洁政府,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政府内部的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加强对各级财政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资金管理,抓好重大工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民主评议活动,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改进作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昆明的发展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人民的期盼激励着我们,肩负的责任鞭策着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无不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拼搏2009,为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附件:名词解释

    1“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一是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开辟、城乡公交一体化、昆明信息港开港等一年实现工程;二是“一湖三环”闭合、园区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两年突破工程;三是主城区、环湖及29条入湖河道截污收集处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等三年达标工程;四是主城和环湖轨道交通、“两环五射”高速公路、昆明新机场一期、牛栏江调水等四年投运工程;五是“城中村”重建、主城改造、县城建设、小城镇开发等五年提升工程;六是城市地铁、滇中城际轨道、滇池清淤和外流域调水、城市“四创两争”、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滇中区域(同城)发展一体化等六年基本实现工程。

    2.“543倍增计划”昆明市除主城四区及呈贡县以外的9个县(市)区,以2007年为基础,县城建成区城镇常住人口5年倍增、地区生产总值4年倍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年倍增。

    3.“三化”化“三农”(1)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2)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

    4.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5.“四环十七射”(1)四环:指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和绕城高速外环。其中,二环系统全长271公里,改扩建段长204公里;三环闭合工程位于昆明主城外围、二环和绕城高速内环之间,是沟通主城外围四个方向的次区域通道,该路线方案道路全长4594公里,利用已建成道路196公里,实施三环闭合工程须新建2634公里;绕城高速内环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功能,全长约113公里;绕城高速外环承担过境交通流交通转换和加强昆明周边卫星城市横向联系的功能,路线全长约250公里。(2)十七射:指主城昆曲高速等八条主要出口道路、昆禄公路等五条辅助出口道路和王筇公路等四条补充出口道路。

    6.“四创两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争取“联合国人居城市奖”和“国家生态城市”。

    7.环保“七优先”一是在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二是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优先编制环保规划;三是在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四是在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五是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六是在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时,优先增加环保开支;七是在考核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环保指标。

    8.河道整治“158”工程1个重中之重: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中水回用;5个重点: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两岸拆临、拆违、拆迁,岸线公共空间惯通,沿岸禁养、杜绝面源污染,沿岸绿化、生态修复、恢复湿地,河床清障、清淤;8个方面: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两岸拆迁、开辟空间,架桥修路、道路通达,河床清污、修复生态,绿化美化、恢复湿地,两岸禁养、净化环境,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提升区位、有序开发。

    9.“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指对滇池、长江、珠江流域昆明境内水环境实施“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

    10.“两后双百”指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后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本市户籍学生进行100%的职业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

    11.“三就三百”指对城郊和农村失地、失居的贫困农民,100%提供大病就医帮助,对其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帮助,对适龄劳动力100%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帮助。

    12.“三最三严”即最严厉的问责制度、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度。

    13.“五办作风”指对基层、企业、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对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对带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开办”。

    14.“一线工作法”指各级领导干部要置身一线,靠前指挥,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

    15.“三最四低”指“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发展软环境。

    16.BT、BOT、BO、TOT(1)BT: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2)BOT:即“建设—运营—移交”,是以政府和投资方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允许投资方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当特许期限结束时,投资方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政府部门经营和管理。(3)BO:即“建设—运营”,是由投资方负责建设并运营的融资方式。(4)TOT:即“移交—经营—移交”,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得到合理的回报,双方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交还政府部门或原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17.科技创新“4531”工程即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创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4个高新技术产业,选择50个左右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滚动扶持,培育30个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力争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18.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国家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19.“八个百分之百”指在政府性投资(含BT、BOT、TOT等方式)建设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和落实“八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公开招投标,百分之百不转包,百分之百工程监理到位,百分之百不留重大质量隐患,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事故,百分之百行政监察到位,百分之百工程预算审计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腐败案件。

    20.“四退三还”为推进湖滨生态修复工程,在滇池环湖公路内侧实施“四退三还”。四退:即退田、退塘、退房、退人。三还:即还林、还湿、还岸。

    21.农村“六清六建”即:一清垃圾,建立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二清粪便,建立生活污水管理制度;三清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四清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五清工业污染源,建立长期稳定达标制度;六清违法建设,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

    22“绿色光亮工程”指与昆明市科技进村入户示范工程结合,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整合资源、统一规划、以点代面,将现代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解决农村街道、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照明问题的示范工程。

    23.“一保三放开”一保: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放开:放开放活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24.“两集中、两到位”(1)两集中:将部门的审批服务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成立集中行使审批服务职能的行政服务处室;行政服务处室向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整建制进入中心运作。(2)两到位:所有审批服务项目进中心到位,中心窗口成为部门实施行政审批的唯一窗口;审批权限到位,对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使“接待型窗口”成为“审批服务窗口”。